作 者丨 郑新安
艺术品牌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bf668800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这是不争的事实。传统油车时代由国际品牌主导的时代彻底被改写了。保时捷卖不动了,BBA不香了。在过去,本土车企只能造低端车格局也出现了大反转,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直接出手就是50-60万的高价,直接打破油车时代被BBA垄断的中高端品牌市场。
1、新能源市场中国车企突袭高端成功
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换量换赛道的市场,国际大品牌并没有及时跟上,反而让造车新势力捷足先登,成为电车时代创新者。蔚、小、理、高合、极狐、智己,华为智界等等,一出手就是已达到B级车以上的版本,成功打击了传统油车由BBA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在油车市场的格局中,中国车企想方设法高端化都做不到的事情,在油变电的新格局中,中国车企轻松实现了。事实也是这样。在林林总总的新能源新势力当中,仅有特斯拉一家外企在独撑局面,虽然领先,却面临着众多本土品牌的全面围剿,时下的超前优势也不那么明显了。同时,特斯拉的市场表现也表明,特斯拉早已不高端了。过去的特斯挟,所谓的一出手即是高端的品牌定位,已经被它新出的低端化产品所瓦解。反而是,新势力的产品,一举占领高端化的品牌位置。比如蔚来的表现,理想的表现,基本上在B级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本土车企,下一步的动作就是出品价位在百万左右的高端车。比如比亚迪的仰望U8,已卖到109.8万元。可以明确的是,这种价位的产品,会层出不穷。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洗牌,而且是渐进式的,不知不觉式的。很多车企正在享受温水煮青蛙模式而不自知。这是最为可怕的,等反应过来,已经被市场所淘汰。新旧动能转换,电车市场只是初始动作。未来,太阳能,空气动能,氢能等等其它所未闻的新能源,定会不断出现,刷新一个新世界。从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的电车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且,也是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特斯拉一枝独放的时代过去了。
2、未来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围绕新动能转换与生态化角力
尽管日方汽车人士抨击中国新能源汽车只会搞一大堆花里胡哨的大屏,智能化设施,没有在汽车的核心技术上,有所创造。但这依然阻挡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不断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生态化的发展速度。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围绕着二个核心因素展开。一个是动能转换。有人说,电车是一时的过渡;无论增程式,还是插电混动,未来是氢能的时代。还有人说是太阳能,也有人搞出了空气动能。可以说,这些都是方向,都有可能性,关健就是成本与效率。谁能在这二个方向上突围,谁就可能成为未来10年汽车的核心主流动能输出领导者,从而成为市场的主流。一个是智能化程度。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最鲜明的配置,包括OTA软件,人机交互、多屏的协同显示,自动驾驶等。在AI大模型时代,可能闻所未闻的配置,都会在新能源汽车上出现,让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变成一种社交工具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我笃定,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必然会在这二点上进行深耕,方能先发制人,获得发展先机。新动能的把控,当然不在电动。现在所有车企竞争不惧红海滔滔市场,都搞电动汽车,都是争一时的市场。这个市场是混乱的,当然机会也是最多的。搞其它动能,如太阳能,氢能,甚至空气动能,技术成本效率还目前都达不到使用的需求;要么是续航有限,要么是配套不完善,要么是成本下来。但是,先行的公司,如果扛得住探索时的寂寞时光,未来的肯定是它的。但又有几个公司敢样做呢?
3、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只是一种过渡
可以肯定的判断是,电车一定是一种过渡的动能,不是终级能源。未来谁是一段时间内稳定的终级能源,现在还不好说,只有等待时间来回答。
目前,氢能汽车呼之欲出,很多商用车应用都走在了前列,乘用车的应用也会马上量产。从最新的市场研究来看,未来10年,氢能源汽车可能会成为一时的主流动能汽车。
那么,我们再看第二点,智能化方向的风向把控。前面说了,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和先进的电动化技术导入,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竞争面,并且,这个趋势,势不可挡。
在智能化方向,传统油车链条中,更多是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部件。传统Tier1的空间被压缩,转向去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研发。比如理想、小鹏都在做新型自动驾驶的控制器,以及对应的相关生态系统和软件开发。甚至,传统通用芯片的高通、英伟达都进入了这个赛道,包括很多数据软件公司也是如此。数字化转型毫无凝问的成为每一个车企关注的要点。整个链条完全在重构。
过去,车企关注的是发动机、车身、底盘、车的大小、配置、内外饰,现在关注的是电池、芯片、操作系统、数据;供应商也由传统的博世转向了英伟达、华为、阿里、百度等互联网、芯片背景的企业。
4、
中国新能源汽车主打的是生活化产品
汽车正变成电子产品,而不是机械产品。新能源汽车的价值是传感器、车机、芯片、中央计算平台、软件芯片组成的新赛道,其中芯片是核心。芯片又分两类;一类是座舱芯片,一类是自动驾驶芯片。
国内外的主机厂,都在算力竞争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由于高精地图的限制,很多车企也把自动驾驶的平台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未来几年会有大量高算力的芯片进入到车上,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某种具有高性能算力的移动计算平台。
汽车越来越像手机,车机的交互,车人的交互越来越容易,iOS、安卓在手机侧也会转移到车机侧。同时,用户对于座舱的要求会更高,以前更多是按键式,现在的座舱有语音、手势,以及综合性的传感器辅助评价,对个人健康信息收集等。
未来每一辆车都有个性化的使用习惯,用软件来定义的。
动能转换与智能定义。二个变量,成为未来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可忽视的发展变量。试想,当一个车企,在动能研发上,能及时卡准时代的需求。比如在氢能上有效推进,就可先声夺人。当一个车企,如果在智能化进行上超前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又在精准把控用户需求上获得成功,那它必然在这一波竞争中,率先获得阶段性成功。
因此,在未来动能把控不准的情况下,只要你在电动的平台上,把智能化操控在细节上获得领先,同时,在产品定位精准的情况下,在当下的竞争中,也能一举获得暂的成功。
在全新动能的卡位上,在智能化生态化上领先,主要是适应中国用户的独特需求,这种需求,是和中国整个生态化,智能化的生活样态息息相关的。如果吃、住、行、游、购、娱,都是生态化的,智能化的,汽车不智能,不生态,这样的车,在中国不可能卖的好。
这是环境影响造成的。日本的生活远没有中国的这么智能,所以,他们认为中国的新势力造车,搞的都是些无用的花里胡哨的配置,并不是汽车核心技术的创新。他们这样说,是缘于他们生活场景来决定的。同时,也是传统油车思维的派生,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活化,消费化表达不是一回事。
汽车是用来生活的,不仅仅是工具。
中国新能源汽车,玩大沙发,好空调,语言控制,都是基于生活需求出来的,不是基于汽车要求而生产的,这是一种本质的区别。好的新能源车出圈的重要节点,都在于生活场景的需求而设,不是技术思维。传统油车是技术思维,新能源车是生活场景思维。
5、不同价格定义着不同区间的消费场景
0-10万元微型车
主要消费场景,在上下班代步或接孩子为首购需求,关注燃油经济性;增购群体基本需求为价格低+空间大,续航需求靠后增购为主。
10-15万元A级车
多为首购,空间和燃油经济性并存;愿为智驾功能和智能座舱功能支付溢价。消费群体核心聚焦于中等收入家庭女性增购用于日常出行代步。
15-30万B级车
换购为主,部分消费群为消费能力较强的90后,80后,需要大空间和燃油经济性并存;愿为智驾功能和智能座舱功能支付溢价,升华性需求可被定价。
30万元以上B级十车
增购+换购,配置角度基本性&针对性&升华性配置互有优劣情况下品牌定位为核心要素。
现在新能源车企大部分新势力主打的是15-30万B级车区间,使这个赛道拥挤不堪。后来的新势力,如果要上新产品,需精准卡位生活场景。舍此,产品活的很累。
听消息说,小米明年上市的产品,与小米手机的战略相似,以低价优质获得平替市场。这一战略卡对了,但不要忘了消费场景的描绘。
把握未来10的发展新空间,卡位好产品,在电动化、数字化、可持续发展上深耕,在营销上,以情感化、体验化与年轻化为方向,定能获得下一轮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6、市场换量与增量彼此交叉前景可期
《2024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预测报告》预计,2023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为300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600万辆左右,商用车销量为40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0万辆左右,出口量为480万辆左右。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为310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680万辆左右,商用车销量为42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50万辆左右,出口量为550万辆左右。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恢复,预计汽车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3000万辆级别的新阶段。
台风级的换量市场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2023.12.12